文化春暖 产业花开
2011-04-06 18:23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10天前,泉州首场学生音乐会在泉州音乐厅拉开帷幕,意味着音乐会这一高雅艺术,进入了中学校园。同一天,美国全球文化资产管理公司、泉籍当代世界著名艺术家蔡国强正式加盟泉州文化创意产业,泉州当代艺术馆在签约中尘埃落定。
1个月前,张学友在泉州开演唱会,泉州歌迷讨论的是“买什么价位的票”而不是“有没地方弄到免费票”。三年前的泉州,演出市场尚以 “白票” 盛行闻名。
1年前,3d版电影《阿凡达》登陆泉州,一票难求。这一年,泉州电影票房创了历史新高,市区三家电影院收获的票房总数超过2000万元。谁能想到,三年前这几家老影院因亏本而难以为继。
几年来,特别是最近三年,无论文化市场的自觉消费,还是文化产业的创意推动,泉州有了重大突破,文化产业由萌动一路走到初具雏形。正是市委、市政府的引导推动,给了泉州文化产业崛起的土壤,泉州逐步呈现生活消费“文化化”、文化消费“生活化”的新格局。
在徐徐涌来的文化产业大潮中,泉州能将文化产业从“亏本买卖”扭转为“小有赚头”,政策引导是推手,企业投资是主导,市民消费是助力。肩负传承振兴使命,泉州文化正顺应时代潮流,加入创意、结合科技、融合产业,让文化产业从走出小文化的“内部小循环”,走进社会经济发展大文化的“外部大循环”。
文化消费列入生活账单
“看《阿凡达》一定要去看3d版的,而且要坐在×排×位效果最好。”2010年开年,《阿凡达》3d特效席卷泉州,场场爆满。很多人为了体验最佳效果,像学生一样做足观影攻略,耐心排队订票。作为当时泉州中心市区惟一拥有3d立体电影设备的影院,泉州影剧院只用了3个月时间,便创下泉州放映史上“单片票房之最”、“单日票房之最”、“单片映期最长”等几项纪录。
《阿凡达》的春江水暖验证这样一个命题:文化不缺市场,只要对市场需求用心揣摩挖掘,就能赢得大众消费。在文化娱乐多元化大潮和多媒体传播的冲击下,《阿凡达》能帮助泉州影剧院把市民从家庭影院、dvd、电脑前拉出来,便是产品与需求相看两对眼的结果。
热捧《阿凡达》的背后,是市民听音乐会、喝咖啡、进讲堂、赏画作、看话剧、办沙龙的“小资情调”。曾几何时,泉州还有人不愿花数百元买票,为了索要三张“白票”,宁愿花五千元请人吃饭,如今,除了聚餐、唱歌,读一本书、听一场演奏会、看一部电影的计划,都列入了市民的日常计划。泉州市民的消费观念正和过去的生活方式作别,文化消费作为一种后起的消费方式,以锐不可当之势挤占着泉州消费圈。
从饭桌到剧场,看起来几步之遥,却需合力而为。健康的、高品位的文化消费观念、习惯是逐渐培养出来的,一方面需要市民自我提高认识,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演出单位和文艺界人士的配合、引导。2009年周杰伦泉州演唱会,主办方为确保演出的纯正性,坚持将剩票销毁也不赠票、不打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场被誉为泉州历史上第一场真正意义的商业演出过后,“白票”成为泉州行业“不成文禁忌”,演唱会因此有了淘金空间。坚持的结果,就是泉州人享受到更优质的演唱会,王力宏、张惠妹、纵贯线、蔡琴、张学友的相继到来,激活了泉州的文化市场,泉州各界对于杜绝“白票”也慢慢从抵触、生气,变为理解和支持。坚持的结果,是市场逐步形成,更多更大的“腕”被泉州吸引,继张学友之后,今年泉州人还有望到现场欣赏刘德华和成龙的精彩演出。
迎合市民需求,晕染文化氛围,泉州还自上而下掀起革新运动,通过引进各种文化演出形式、运营商,积极试水文化演出市场。如果说,泉州新年音乐会、加拿大杰拉多四重奏、杨鸣钢琴独奏音乐会、琴动泉州钢琴音乐会的受众还有限,那么“泉州市民音乐会”系列则向普通民众打开了通往高雅艺术的音乐之门,交响乐、民乐、小提琴、歌剧、舞剧等一年10多个专场, 告别“高价艺术”进入寻常百姓家。上个月,《渔童》音乐会亲子剧场,拉开了泉州每月举办一场高水准音乐会的序幕,肖邦vs李斯特作品专场、舞剧、时尚民乐、小提琴精品专场、吉他音乐会等,将传递更多泉州人提高艺术修养、提升城市品位、养成现代市民意识的信号。更广的视野里,泉州歌舞剧团的《光明之城》和梨园剧团的《董生与李氏》,以大投资大包装重新诠释艺术,并尝试了售票;《古厝“娶某”(娶妻)》旅游专场加快创排中,即将在南音艺苑常态化演出。
曾经有人评价,什么时候一场音乐会下来,全场座无虚席都是成年人,成熟的演出市场就形成了。泉州离这个评判标准可能还有距离,但量变会引起质变,相信有一天很多人会笑着说:我不在听音乐会,就在去听音乐会的路上。
文化元素嫁接产业营销
文化力量大,不仅在于愉悦精神,在创造经济价值中同样大有可为。
t恤衫手绘“老君岩”,一件可卖上78元,利润空间可与泉州不少知名服装媲美。
一张纸片做的地图,以夸张手法画上泉州景观、美食攻略,标价12元还是有不少人买。
将具有厚重历史感的“泉州十八景”一笔一划画到瓷杯上,市场价格可翻几番……
一个个成功案例表明,文化一旦与资本、创意相结合进行流动、交易、展示、传播,就能激活市场价值,充满创意和文化的工业设计每投入1美元可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
这样的利好,对于正努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的泉州来说,无疑是条突围之路。这条路上,文化是种子,创意是工具,产业是果实。运用创意工具,泉州将文化资源与陶瓷、鞋服、箱包、石雕、旅游等产业进行创造性融合,变文化优势为产业优势。德化陶瓷产业,将剪纸艺术附到瓷杯或者碗盆上,马上成为精美的婚庆礼品。鲤城光电产业,一款普通的太阳能庭院灯经过创意设计后,能够变化为上百种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太阳能灯,销量可翻十倍。惠安石雕产业,“金声玉振”对壶融入茶文化,一举打进世博会。借助文化的力量,“泉州制造”裂变为“泉州创造”,完成从卖资源到卖文化的转型。
除了创意的“翅膀”,泉州实现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燕尾侠》便是成功代码。2008年,泉州子燕轻工,一个为迪斯尼、芭比娃娃贴牌加工的包袋企业,突然斥资1.8亿元投资动画连续剧《燕尾侠》。该动漫以“海丝之路”为背景,将惠安女、老君岩、东西塔、南音等泉州文化元素搬上银屏,由此衍生出一条以玩具、服装、文具、儿童体育用品、多媒体为主的产业链,并带动企业从产品制造商转变为品牌运营商。自主品牌动漫形象化的文化认同,很快漫延整个泉州,盛克鞋服的“杰米熊”、格林童装的“嗒嘀嗒小熊”、足友童鞋的“迪迦·奥特曼”、万泰盛鞋服的“流氓兔”,如今都成了动漫的追捧者。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泉州创意的源泉。当文化与产业在古城“邂逅”,便魔术般为废旧厂房与创业园区之间画上一个等号。原本衰败的源和堂蜜饯厂,扎堆了创意设计室、休闲酒吧、文化展厅、创意文化沙龙等三十多个项目,摇身变成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原泉州机电旧厂房,踩着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远景,即将端出具有闽南音乐文化特色的小剧院,塑造南音、梨园、打城等传统音乐空间。文艺中心、音乐中心及创意中心、明星酒吧和大型迪吧、餐饮中心将替代原竹器社旧厂房及农资公司仓库,打造年轻时尚、泉州乃至闽南地区最具创意的时尚休闲乐园t淘(闽南语“玩”)园。成洲老工业区18幢旧厂房,将以“创意”及“乐活”双基因打造领show天地时尚街区“创意办公、文艺活动、休闲娱乐、个性购物”四大业态。德化月记窑、183创意空间、锦绣庄、华侨新村休闲创意园、学府街休闲创意产业园、江南新区“山水创意”文化创意产业带的全面开花,俨然铺开了泉州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章节。
泉州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民营资本的大量进入。嗅到泉州电影产业的商机,总投资120亿元的“中国清水岩影视产业园”择道安溪。投资者的眼光有着惊人的相似,美食街万星国际影城、芳草园横店影视城、东海橙天嘉禾影视文化中心、德化中影万星影城城市综合体、泉港万星影视城、晋江万达国际影城,无不是民营资本与泉州文化高位对接的生动实践。民营资本的影子,还闪烁在其他领域,泉州锦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花了数百万元引进明星越剧、小剧场话剧,在泉州文化市场首吃螃蟹。蔡国强投资泉州当代艺术馆,是在探索新的路:“把泉州文化做成一个基础、源泉,让新旧文化、当代文化的波动在泉州进行。”影视明星陈道明探路泉州项目,远在港澳的乡亲们,已经把目光瞄准会展业,只待时机成熟摇身变成投资方。
文化振兴培植城市精神
文化产业在泉州沃土生长,离不开泉州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机制扶持和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近几年来全新而持续的高端探索,成就了泉州文化产业的立市资本。
政策先行。在福建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框架下,泉州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文化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泉州市动漫产业发展的试行意见》等多项政策。每年投入约2000万元用于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心剂。资金之外,税费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也是不小的手笔。各县(市、区)更是统筹规划了各门类文化产业发展,依托历史、民俗、茶、陶瓷、雕艺等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文化品牌。
改革助力。三年前,受传统体制制约数十年的泉州影剧院,还深陷年亏损数十万元的泥潭。是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使其走上了转变提升之路;是改革,一步步带领其步入春天。以竞岗甩去人事包袱,以融资填补泉州市区数字3d立体电影市场的空白,以入股分红提高人员积极性和凝聚力,泉州影剧院改革立竿见影,几年来营业额翻了数番。在泉州文化体制改革中,泉州影剧院只是一个缩影。整合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成立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形成大文化管理格局。还有泉州晚报社、泉州电视台无不是通过不断改革,成为文化传媒先锋。
招商驱动。走出去、引进来,是泉州文化产业的招商路径。去年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泉州签约6个项目,拿下逾14个亿,金额超过2亿元的大项目占三分之二,文化创意产业正展现越来越强大的“吸金”效应。采取租赁引进、引导集聚和民资回归等办法,泉州已成功说服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和澳商酒庄、蓝道(中国)广告、洛可可设计工作室、台湾文化创意策划企业等50多个创意产业接下泉州伸出的橄榄枝。日前泉州市代表团将“中国·泉州文化周”系列活动带入菲律宾,也正是以文化为纽带增进侨亲交流,探讨合作可能。
配套完善。目前,在泉州,更多的文化活动有了栖息场所。“十一五”期间,泉州先后投入50多亿元,建成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海峡体育中心、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博物馆数量走在全国地级市前列。考虑泉州演出场所的演出条件距离筹办大型音乐会还有一定距离,泉州已萌生规划建设一个高档专业音乐厅的项目计划。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更多的民间示范基地,搭建平台,给予文化产业崛起的空间,如晋江城市文化创意园、石狮闽派服装时尚创意广场、海峡两岸(德化)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及中国(惠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在更远的将来,泉州的行政文化中心——东海,其市民广场将以刺桐花绽放的形态,宣告对特色城市文化的坚守,规划展示馆、东海工人文化宫、泉州大剧院和泉州图书馆四大建筑分居四角,分别代表了未来、文化、音乐和知识。
正是有政策环境的日益完善,有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有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有现代市民意识的自觉形成,泉州的文化产业才能得到长足和快速发展,成为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之一。泉州,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文化产业的双重任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保留精华、摒弃杂质,凝聚成代表泉州城市精神的精、气、神,凝聚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泉州走在漫漫跋涉的路上,征途已启,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