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五年内新增1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2011-05-12 15:48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为稳定菜价、保障供给,我市计划在今后五年内新增1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同时,通过在超市建立“基地直供区”,鼓励“农超对接”等,缩短蔬菜上市流程,降低蔬菜上市流通成本。
每年新增2000亩
无公害蔬菜基地
据悉,目前我市共有省控、市控无公害蔬菜基地44个,种植面积5.98万亩,蔬菜年产量18万吨。市控生产基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需要优先保障市区副食品的供应。但与此同时,基地生产的产品被用于应急调拨时,可获得合理的价格补偿;受自然灾害或进行生产设施技术改造、科研项目开发应用,可优先享受政府救灾补助等资金扶持。
今后五年内,泉州计划新增1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并以每年2000亩的速度推进。据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只要蔬菜基地连片规模在200亩以上,生产出的蔬菜达到无公害标准,即使是普通的散户菜农,也可以到各地的经贸部门申请成为蔬菜示范基地。
每年60万元补助
蔬菜基地进超市
据了解,省、市两级调控的无公害蔬菜要进入市民的菜篮子,一般要经过采购商、批发市场、菜贩子等多个环节,流通成本比较高,从而容易推高蔬菜价格。
据市经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市财政每年将安排60万元资金,对省市控蔬菜基地进入超市给予进场费补助。目前,一些省控、市控的副食品基地已经与超市达成合作意向,实行农超对接。
去年年底,我市便开始引导无公害蔬菜基地将生产的蔬菜直接运送到超市进行销售,通过建立“基地直供区”,实现农超对接,从而大大减少蔬菜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流通环节。今后,我市将在更多的超市建立“基地直供区”,使超市销售蔬菜数量占全市蔬菜销售总量的比例从10%提高到30%。
此外,我市还通过引导大型零售流通企业以及学校、食堂、酒店、大企业等用户与产地蔬菜生产合作社、批发市场和龙头企业等直接对接,提高零售环节产销对接的蔬菜流通比重,从而构建起更多的从“菜园子”到“菜篮子”的直通渠道。
从“菜园子”
直奔“菜篮子”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农超对接无疑是这一数学定理的最佳践行者:从“菜园子”直奔“菜篮子”,一方面,挤出了层层转手的流通水分,让菜农赚得更多、市民花钱更少,有效破解了“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的两难问题;另一方面,居于流通末梢的超市,以稳定的销售平台、海量的市场信息,让农业生产方向更明朗、应对市场变化更灵活,有助于第三产业反哺农业,同时,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可直接追溯到源头,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相比发达国家80%的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状况,泉州目前的农超对接覆盖率仅为10%。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升级蔬菜生产方式,让广大菜农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转变,满足超市农产品采购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同时,通过抱团合作来增强抗风险能力,以及同超市的议价能力,切实提升菜农收益。相关部门也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为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打通各种筋脉。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增长正呈现“井喷”状态,截至上月底,总数已超过千家,带动了全市近六分之一的农户。发展这剩下的六分之五,则有望大大提升农超对接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