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高新区备战“新三板”
2011-10-25 10:21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尚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也可享受到之前只有上市企业才可以享受的资本市场最高礼遇。在日前召开的泉州市推进代办股份转让试点(以下简称“新三板”试点)和股权融资交易市场工作会上,有关方面透露,我市将与福州、厦门高新区一道争取进入“新三板扩大试点”范围。
高新产业产值超千亿元
据了解,“新三板”全称是“非上市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是为国家高新区内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代办股份转让平台,为高新区内暂不具备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的渠道。自全国开展“新三板”试点以来,我省的福州高新区、厦门高新区正积极争取进入“新三板”试点。
“泉州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为争取‘新三板’创造了有利条件。”市科技局相关人员介绍,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165.63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16.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200家。而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一区七园”内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208.1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为2.9%;入园企业532家,其中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9家,超亿元企业20家,上市公司8个,区内集聚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配件、功能性纺织面料、生物工程、新材料、新型环保技术等产业集群。
业界分析,在银根收紧的背景下,创业型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愈加凸显,而“新三板”的扩容,对这些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10家企业瞄准“新三板”
“作为高新区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园区内许多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普遍遇到了资金瓶颈。”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尤其是缺乏有序的股份转让机制,使得这些企业在吸收风险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展并购重组、开辟退出通道等方面受到较大制约。
“新三板”挂牌相对于主板上市,具有门槛低、成本低、程序便捷等特征,可为创业初期的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渠道,是促进中小企业改制、实现规范化经营、做好上市准备的良好平台。“‘新三板’挂牌公司从启动准备工作到最后挂牌,一般均在6—12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相对于企业主板上市动辄三五年,最快也要一两年来说,时间大大缩短。”该人员分析,我市已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同时这也是推进高新区建设的实际需要,可以说,“新三板”打造了中小高新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快车道。
据了解,在我市举办的第一场“新三板”推介会上,已有1家企业与劵商签约,另有5家企业与券商洽谈;近期还将进一步筛选后备企业,召开“新三板”推介会,年底争取有10家以上企业与券商签约,2家企业通过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