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看泉州看变化
2011-12-22 09:46 来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十年前的一“槌”定音,打开了中国经济通向世界的大门。由此,泉州也与世界打通了围墙,身处开放的全球格局,为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了条件。
为了纪念入世十周年,本报推出《入世十年看泉州》特别版,梳理入世十年给泉州带来的十大深刻变化,详述我市“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发展历程,展示泉企“创新引导、转变提升”经验,在总结的同时为下一个十年发展寻求启发。
150亿美元
进出口规模“连级跳”
看索尼电视、穿耐克球鞋……越来越多的外国货“飞入”寻常百姓家;与之相应的是,全球每5个人所穿的运动鞋中,有一双产自泉州,每百件夹克中12件来自泉州。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入世十年来泉州进出口贸易规模的“连级跳”:从2002年的21.44亿美元,到2010年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再到今年前11月达到150.5亿美元。十年里,贸易总额增长了6倍。
入世前,没有配额,纺织品是不可能出口到欧美的,民企只能高价购买出口指标。
入世后,我市纺织服装、鞋类、陶瓷等产品大幅增长。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12.6亿美元,并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10个平台
政府公共服务“一条龙”
10年前,企业要派员工到国外参加展会、推销产品、样品确认、改样等,贸易周期很长;后来才开始使用一些b2b平台。即便这样,也仅限于产品的推广、买卖双方信息的沟通,这些平台与报检、报关流程是不同系统,无法相通。
企业遇到的这些困难,各级相关部门看在眼里,同时也积极行动解决问题。随着纺织服装、石材及制品、箱包及伞、树脂陶瓷工艺品4个重点商品出口基地商会落户泉州,相关政府部门着重打造公共信息、公共商务、公共质量检测、公共技术研发以及仓储物流等10大公共服务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出口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台成员“抱团”贸易、引进金融机构提供贸易融资、提供各行业贸易数据,一应俱全。
134亿美元
外商企业渐成“生力军”
十年间,泉州累计利用外资约134.1亿美元,外资企业成为拉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变迁的重要力量。
2001年批准外商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7家,2011年仅上半年,全市在谈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项目就有68个之多。泉州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与外商投资密不可分,以工业为例,2008年我市规模以上外企实现工业总产值2415.7亿元,占比达56.6%。
外商投资也成为我市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渠道。“目前,泉州正积极培育光电信息、汽车制造、修船造船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外商投资将推动泉州企业技术进步和吸收先进管理经验。”业内人士表示。
50%
新兴市场撑起“半边天”
当欧美等传统市场纷纷树起贸易保护大旗之时,泉州已开始实施出口市场战略转变大计:积极开拓南美、东盟等新兴地区,目前基本形成欧美、中东、非洲、南美、东盟等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
在北非,企业通过参展发现,可以重点扩大五金建材、机电、汽车和零配件等领域的出口;在南美,泉州的纺织服装、鞋帽、陶瓷工艺等物美价廉的产品拥有很强的竞争力。随着市场战略的转变,如今泉州前五大出口市场中,除欧盟和美国外,东盟、中东、南美三大区域的出口总量已占据了半壁江山,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30%
新兴产业出口“上台阶”
入世十年,我市在出口商品方面,传统鞋服、纺织等产业继续提高的同时,出口机电产品和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逐年提高;在进口方面,先进技术、设备等大幅增长……
在泉州高新园区,大批新能源企业的前身不乏工艺品、纺织等传统行业。这些变化的背后则是新型低碳光源灯具一跃成为泉州市出口新亮点:预计2011年出口额有望突破1亿美元。细数泉州出口前十大类产品中,纺织、鞋类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7席,而机电产品等新兴出口商品则占据了另外30%。
关税大幅下调也让我市加大了先进设备的进口。“入世后,购买一台设备要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泉州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从2008年开始,泉州企业已争先恐后更新设备和技术,谋求转型升级。
60家
泉企境外上市“群英会”
十年摸索,泉企大胆“走出去”,在全球资本市场表现得更加自信。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0家泉州企业在境外上市。
这十年,香港成为泉企迈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桥头堡,先后有20多家泉企在港交所上市。其中,安踏体育于2007年7月10日在港上市,首发融资约31.68亿港元,创下泉州企业在境外募集资金最多的纪录。在港上市13年,恒安国际保持了稳健高效的增长,于今年6月7日成为福建省首家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企业。
星泉鞋材成为首家登陆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的企业,喜得龙成为首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中宇建材成为国内首家在德国上市的卫浴企业,三宏化纤成为福建首家澳大利亚主板尝鲜者……十年间,泉州民营企业家在资本市场书写了一个个的“第一”。
14家 世界500强企业“结队来”
2002年,由美国粮食巨头adm公司和新加坡丰益集团共同投资兴建的福海粮油落户泉港,成为泉州引进的首家世界500强企业。
2011年,落户泉州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达到14家,包括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益海嘉里、林德气体、特雷克斯、意大利满誉、邓禄普轮胎、艾默生电气、希尔顿、微软、宝洁、沃尔玛、麦德龙等。
十年间,14家世界500强企业,共投资建设了9个生产性项目、1个服务类项目、2个技术合作类项目和2个商贸合作类项目,投资总额58.6亿美元。
入世十年,在“招大商、大招商”的策略下,泉州正在以自己的城市魅力,吸引越来越多潜力巨大的国内外来客。这些合作项目在给泉州带来人才、技术、资源的同时,也将推动泉州产业进一步升级。
70美元 品牌出口单价“节节高”
年初,随着美国分公司正式成立,匹克成为第二家在耐克大本营安营扎寨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每双鞋平均售价70美元,实现了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品牌的同台竞争。
入世十年,“泉州制造”实现了由“卖产品”向“卖品牌”的转变。
数字显示,今年前11个月,泉州鞋类的出口单价最低的只有2到3美元,而最高达到39美元,“支撑价格体系的不仅是成本,更多的是品牌效应。”据了解,匹克、特步等自主品牌,出口单价都超出平均单价1倍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0多家制鞋企业与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生产和营销联盟关系,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商务机构和专卖店。
百场 10年来贸易战“打不停”
入世十年,面临着一场场激烈的贸易战,泉州企业从防守到主动反攻,在开放的竞争中不断熟悉国际规则,逐步走向成熟。
2002年2月13日,入世不到4个月,美国对来自中国的球轴承产品及其零件进行反倾销调查。南安福山五金机电公司积极应诉。2003年4月3日,包括福山公司在内的48家应诉企业都获得了零反倾销税的待遇。历经14个月,我市企业“入世对美第一仗”最终以“完胜”告终。
来自泉州市外经贸局的统计数字显示,从2002年至今,我市遭遇的贸易摩擦案近百起,涉案金额也不断攀升。今年1—11月,我市共遭遇15起“两反两保”案,涉及企业72家,涉案金额3741.7万美元。
百亿元 人民币跨境结算“风帆起”
2010年6月22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到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泉州进入试点地区,同日,全省首批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成功办理,我市两家企业尝鲜,实现了福建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零的突破。
截至11月30日,泉州市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金额累计94.02亿元,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此外,开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银行和企业也不断增加,目前泉州18家商业银行中有12家开办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覆盖面达到67%。